当年宣传比特币的 当年宣传比特币的明星

派币消息 254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当年宣传比特币的,以及当年宣传比特币的明星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币圈谁来管啊?各种虚拟货币相继崩盘,为何还是有人相信?

所谓的币圈就是一个庞氏骗局诈骗犯、投机客们的集中地,那就是一个不法之地,唯一的规矩就是没有规矩。但币圈也不是没有人管,虚拟货币会被炒得这么热,是因为背后有西方势力在暗中支持,所以币圈是被西方金融大鳄们暗中操持着。

现在张嘴闭嘴虚拟货币,所以先要厘清一个概念,何为电子货币。

只有像是数字人民币这样,国家发行的,以国家信誉为担保的电子产品才能叫做电子货币。诸如比特币之流的所谓电子货币一没有发行方,二没有担保金,根本就是一堆毫无用处的电子信号!

最早出名的所谓虚拟货币就是比特币,下面就以它来做一个说明,解析下这个世界性骗局的今生来世。

《环球时报》在比特币诞生之初就注意到了它,介绍过它是怎么诞生的。美国硅谷的工程师们相互之间常常会借一点零钱,甲欠乙,乙欠丙,于是乙就会让甲直接换给丙。可是由于常常没有零钱,而且硅谷中大家又在家工作的时候多碰面少,因此还钱成了一个麻烦事。

而当时恰巧硅谷有人开发出了一款挖矿游戏,挖出的奖励被称之为比特币。很多硅谷工程师都在玩这款游戏,于是大家手头就都有了比特币,慢慢地他们便约定用比特币来还钱。于是比特币成了硅谷工程师一个小圈子里的Q币,没比特币的人就向别人买,也就顺便将自己的欠债给还了。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这场由于华尔街的庞氏骗局所造成的世界金融危机,令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深受打击,尤其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停滞至今。但是引发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美国,却因为将危机转嫁全球反而从危机中获利,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全球的金融霸权。而弄出次贷危机的华尔街非但没有受到打击,还从危机中捞取了大量的油水。

食髓知味的华尔街遂将眼光转向了比特币,于是在2008年时一个谣言在全球开始流传开来——电子货币是未来的支付手段,比特币数量恒定(当时宣称只会有600多万枚)不会有传统货币贬值的问题,比特币不会被盗被抢非常安全,比特币交易无法被追踪能保护使用者的隐私......总之比特币未来会一统蓝星成为唯一支付手段。

比特币突然就这么被吹上天了,全球财富数以百万万亿计美元啊,要是真如谣言所说比特币成为全球唯一的支付手段,那一个比特币以后可就价值至少万亿美元啊。可是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啊,这种空洞的谣言怎么能让人掏腰包买比特币呢?

随着谣言散播开来,一场全球造势开始了。

一些西方国家和发达地区零售店装备起了比特币售卖机,开始接受比特币购买店内的商品。虽然这类接受比特币交易的零售店,一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就那么一两个点,但是西方媒体对这些零售店接受比特币购买商品大肆报道。接着一些西方大型连锁店宣布跟进,但是它们仅仅只是在一些个别的点里展开比特币售货。西方媒体对这些试点进行铺天盖地的报道,给人以一种全世界比特币都十分火爆的假象。

随着媒体将比特币炒热,西方的一些金融机构高调入场宣布自己买进比特币,最富西方的政客们纷纷发声支持比特币,甚至连美联储都跑出来给比特币站台。很多人一听美联储都来站台了,以为美国都接受比特币了。其实美联储所谓支持比特币的表态十分模棱两可,美联储表态比特币是一种新生的事物值得尝试,但是它同时表示不会允许比特币进入美国的一般结算领域!

美联储含糊的表态,在炒作比特币的那些金融骗子那里自然被宣扬为了美国支持比特币,同时他们在市场上不断推高比特币的价值。比特币的价格就像是股票一样,它是由当天最后的成交价决定的。加上全球比特币的交易平台相互串联,因此只需要两个人他们互相买卖,就能将全世界比特币的价格炒起来!而且与股票不同的是,炒高比特币价格还不需要成本,因为只要平台拥有者愿意,他就可以发布虚假交易信息抬高比特币价格。

比特币诞生之初被宣扬数量恒定只有600多万,如今却已经多达2000多万个,后续还在陆陆续续增加;比特币被宣传防盗,然而诸如日本号称世界最大比特币交易所的Mt.Gox,却在2014年2月以被黑客盗取了85万(时值5亿美元)比特币为由而申请破产......

比特币诞生之初那些美好的承诺就剩一个交易记录无法被追踪了,于是那些骗子们对此大做文章弄出一个所谓的区块链来忽悠。比特币在他们的嘴中成了见不得光的交易的通用手段,以此为卖点忽悠人,表示你持有了比特币以后,那些犯罪分子贪官污吏会排着队高价购买。可是当年那些搞噱头接受比特币买商品的商家们,不是关张了就是停止该项业务,那这比特币拿来除了存着还有啥用?

其实看似高大上的区块链就是局网而已,当年玩星际争霸的小朋友们都见识过。可是近年来黑客盗取比特币的信息不绝于耳,那追踪比特币交易又凭啥做不到呢?

一般称比特币为庞氏骗局,比特币其实不是庞氏骗局,它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赌博,赌自己不会是最后接手花的那个人。虽然欺骗手段并不高明,不过因为背后做局的是以华尔街为首的西方金融界,凭借着手里雄厚的资本托底,所以虚拟信号们能够历经风雨不倒。西方金融机构在等待着割韭菜的那一天到来,因此自以为能在那一天到来前跑掉的投机客们纷纷入场,跟这些金融机构对赌。

随着比特币火爆,各种虚拟的如火币之流也冒了出来,投机客们都在赌自己能在币圈崩溃前捞得盆满钵满安然离场。而这其中中国投机客资本据说占了币圈总投入的四成以上,甚是令人担忧啊,当割韭菜的那一天到来时,且看天台站多少人吧,一点也不值得同情就是了。

比特币跌破5500美元,当年的比特币究竟是怎么火的?

不是靠别的比特币大火就是靠炒作。在2010年之前,比特币只是“挖矿”游戏里面的产物,这只是通过特定计算机设备对于程序进行运营,并且按照规定的算法去运算得出来的东西,通俗来说这就是一种虚拟产物,它连电子货币都称不上,而拥有它的人多数都是程序员。

直到2010年5月21日的时候,在佛罗里达州的一位程序员使用1万枚比特币购买了价值25美元的披萨,这也是是比特币第1次拥有了实际价值的时间。直到后来,在日本美国等地,有的地方已经支持使用比特币支付,但这仍然是少之又少,而这一个点却被炒作者给抓住了,他们利用这个道理,大肆宣扬,就让人们觉得比特币跟现实生活中的钱一样,是值得投资买入的。因为这一点使得许多投机者觉得,比特币似乎就是下一代的电子货币投资,它就等同于投资了未来,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深究比特币的来源及其意义,只是一味地买入之后开始各种炒作,或许他们也清楚自己手中的这几个虚拟货币,根本没有实际上的意义,但是为了让自己手中拥有的东西,价格猛涨也加入了炒作的行列。

并且由于这些年各国政府当局都在超发货币,导致钱越来越不值钱,而比特币总共只有2100万枚,且永远都不会拥有超发货币的可能性,这一点就让许多买入者认为比特币将会越来越值钱,且比现实生活中的货币更加具有价格是可以大胆买入的东西。再加上许多人都开始瞄准了比特币上市有利可图的,他们为了使手上的比特币拥有更高的价格,开始了花式炒作,甚至有些具有影响力的人都开始为比特币站台,让虚拟货币这一概念投入了更多人的脑中。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大批的炒家涌入,更是推动了比特币的价格上涨。而这个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泡沫。从它的价格大跌,大涨的起伏就得以见得。

例如在在2014年1月27日的时,一枚比特币能兑换5032元人民币,到了2014年2月25日的时候,在中国比特币的开盘价格为3562.41元,一天还没过去,直到当天下午的4:40,价格就下跌至了3185元。而在2017年,5月5日,比特币的价格高达9222元。到了2017年12月17日,比特币价格达到了历史最高价19,850美元。

而到今日,比特币又跌破了5500美元。可见其泡沫脆弱。

比特币刚开始时也被说是传销吗

比特币实质就是传销!是个强大的传销组织!他们在各个网站发布文章对比特币宣传,把比特币宣传得很强大!(一开始宣传比特币是用挖矿机挖的),建了几个相关网站对比特币进行交易!比特币就相当Q币,现在已经被央行封杀!

为什么很多不懂比特币的人,会诋毁和抨击比特币?

懂与不懂的界限是什么?诋毁与抨击的原因又是什么?比特币是不是泡沫大家都清楚,这样问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币圈呆过的都知道,持有比特币的人无非三种,一种是隐藏资产,一种是在吸筹,另外一种就是为了赚钱。不管是处于何种目的持有比特币,其实比特币的本质就是泡沫,只是因为近几年币圈的火爆,数字货币领域发迅速,比特币作为数字货币领域的始祖,大家也就默认了它的存在,并且达成了某种共识。

但回归问题本身,这样一个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技术,一种“点对点、非对称加密的现金支付系统”,它的价值何在?除却应用到实际场景中的技术之外,一个数字货币除了在大家别无选择的情况下默认形成的共识之外,它还有什么真实的价值么?

不是我喜欢打脸,别看现在比特币在10000美金徘徊,未来的价值可能还会更高,但这并不代表它真的就是有价值的。

再问个直击灵魂的问题:“比特币到底可不可以人为操控价格?” 说不能的,我只能说你太肤浅,根本不了解币圈的黑暗。说能的,那么问题来了,在币圈什么样的组织能操控比特币的价格?

别动不动就谈论别人懂或不懂,自己懂就自己玩。别人不懂,也有发言的权利。

至于诋毁和抨击,个人觉得有些想当然了

当年还有人声称比特币会涨到10万美金/枚、100万美金/枚呢。三年过去了,比特币的价值有多少?从最早的近2万美金跌倒现在的1万美金。

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币圈那些大佬为什么一个劲的给比特币充值信仰?无非就是为了一个“钱”字,而那些自称懂比特币的,无非就是因为自己持有了一定数量的比特币,希望通过自己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宣传比特币,让更多的人关注、买卖比特币,把价格抬上来,好让自己财富自由。所以,别用懂或不懂衡量自己的“利己行为”,更别把与自己持不同意见的人定义为“抨击和诋毁”,只要是客观陈述事实,那人家就有权利发声。

在我看来,我说的都是事实,你懂比特币,那你就玩你的比特币;我不懂比特币,那我就不去碰它,别总是用自己的思维去干扰别人明明玩比特币就是为了赚钱,搞的好像自己为全世界人民做贡献一样,这样就不好了。

恐惧起源于未知,其实你的问题里就有答案。正因为不懂,所以才会抨击,抵制,怕被伤害。

抨击比特币的无非这两种人

1.在币圈亏过钱,可能因为不懂技术听人诱导,再导致亏损(就好比韭菜与割韭菜的人)。大部分的人都是一旦利益受损,看待事物就变得不够冷静,会把过错归于事物本身或者其他人。

2.跟风随流,任何环境中都有类似于“搅SHI棍”的存在,不懂任何专业知识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直接给与否决。再由跟风随流的这波人进行大肆宣扬。

在心理学上这种叫做沉默的螺旋,就是当你周围人都在说抨击比特币的时候,你的思想就会被这些人所引导,甚至是改变。哪怕你从来没了解过比特币。

那个7年前在知乎上让别人买比特币的男人,如今的生活变得怎么样?

「力场」——公链挖矿第一社区  

2011年12月21日,一个女生在知乎提问,“大三学生手头有 6000 元,有什么好的理财投资建议?”在当天,巴比特创始人长铗回复:“买比特币,保存好钱包文件,然后忘掉你有过6000元这回事,五年后再看看。”

从2011年到2018年,比特币从3美元一度蹿升至最高点时的1.9万美元,如果那个大三学生将6000元全部买了比特币,此时早已是千万身家。错过比特币的知乎女孩称很后悔当初没有听长铗的建议买比特币。在接受深链财经专访时,长铗也表示很后悔当初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我再给她一个建议,我肯定不会建议做什么比特币投资。”长铗告诉深链财经。 “把自己的幸福寄托于一个不相关的人的建议,这不是懒,而是蠢。”

1、那个让人买比特币的公务员

2010年,研究生学历毕业的刘志鹏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院,成为了一名公务员,在这里,他参与发表了几篇关于北部湾经济区矿产资源的学术论文。

在写这些学术论文之余,刘志鹏还混迹知乎、微博等社交平台。在知乎上,一个网友问:大三学生手头有 6000 元,有什么好的理财投资建议? “买比特币,保存好钱包文件,然后忘掉你有过6000元这回事,五年后再看看。” 刘志鹏给出了这样的建议。不过,他没有用真名,而是用了“blockchain”这个在当时让人费解的名字,后来,这个词在中国翻译为“区块链”。

刘志鹏有很多化名,在写科幻小说时,他的名字叫“长铗”,出自《离骚》“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在成为公务员之前,刘志鹏已经在科幻小说届小有名气,也获过几次奖。但成为公务员,似乎说明,在那个时候写科幻小说,并不是一条好出路。后来,“长铗”的名字伴随着刘志鹏,从科幻圈转移到了币圈,名气越来越大,而这得益于比特币的价格上涨。

就像他在知乎上的那个回答,成为了自2013年至今币圈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近3万人点赞,超过6600条评论,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跑到这条回答下留言看热闹,感叹财富机遇稍纵即逝,赞叹长铗真乃大神。

事实上长铗曾不止一次在知乎上向陌生人推荐比特币。在他的118条知乎回答一共有四条推荐比特币的回答。有没有人听从长铗在知乎的建议购买比特币,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认的是有人因为长铗而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1年,张明刚刚考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刷微博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个名叫黑胡子Bitcoin的账号,由于平时比较喜欢动漫海贼王,而黑胡子又是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张明就对这个微博多看了一眼。

在这个微博里,张明第一次知道了比特币的存在,并且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在一段时间的研究后,2012年春节,张明拿出了自己的压岁钱3000元在比特币中国买了比特币,“当时比特币价格很低,5美元一个”,张明告诉深链财经。投入的回报是丰厚的,用张明自己话来说,当时只是想看看能不能挣钱换个手机,结果把大学四年的学费都挣回来了。

自此,张明一直在投资加密货币,在别的同学还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过活时,张明已在币市赚到了几百万元。直到后来张明才知道,黑胡子Bitcoin是长铗用来宣传比特币的微博账号,也是其在巴比特论坛的昵称。

当问到为什么会在知乎上推荐比特币时,长铗称:“基于特别朴素的动机,就是让更多人知道比特币。”在写下那个回答时,长铗笃定比特币之后肯定会涨很多。 历史的魅力在于:你从结局回看来时的路,会看到一条命定之途,大家的命运在哪个节点相逢,然后产生怎样的变化,都一目了然。

只是,身在当时,却没有人能知道命运会怎样。在推荐陌生人买比特币之后,刘志鹏依旧日复一日的在广西国土厅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于2013年和另外55名同事一起,获得了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

2、吴忌寒给了我第一笔捐款

长铗的志向并不在地质行业。他还有很多爱好,像写小说,研究加密货币。但在他自己看来,自己小说的读者数量可能都没有那则知乎回答的点赞量多。16岁时长铗就在《科幻大王》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2004年首次以“长铗”为笔名在《科幻世界》发表小说。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郝雨芳也都是银河奖的常客。

直到如今仍旧有不少书迷在社交平台上提及长铗和他的作品。如果接着写下去,长铗是否能够成为下一个刘慈欣我们不得而知,但在长铗看来比特币为他打开了另外一扇“科幻”的大门。

2010年长铗沉迷于科幻小说,因为创作需求而关注到了比特币。早在2008年长铗写过一篇名为《屠龙之技》的科幻小说,主人公也是个黑客,匿名者,他控制了网上的云计算资源,来帮助他完成宏大计算工程。里面“计算即权力”的理念与比特币的思想不谋而合。

所以,当读到比特币白皮书时,长铗有了一种“未来已来”的感觉。当时正值比特币第一波崩盘,媒体报道的标题都很惊悚,《比特币的前世今生》、《比特币已死》之类,哀鸿遍野,似乎都在为比特币盖棺定论发悼词。但在长铗看来这些报道非常可笑,“别人眼里的黑天鹅,在我眼里却是灰犀牛,是成功概率很大的机会。”

2010年,长铗通过淘宝买到了人生中第一个比特币。回想当时买币的经历,长铗至今都觉得非常滑稽,“由于当时国内购买比特币没有快捷途径,我的第一反应是买不到怎么办,老外不卖怎么办。所以跟店主说,一定要给我留下货。”在广西国土厅工作期间,长铗一直关注着比特币的动态,当时国外的比特币论坛bitcointalk在圈子里很知名,而国内却没有类似的网站。

2011年,有在大学做社区网站经验的长铗创建了巴比特,这是中国第一个区块链论坛,同时也是长铗后来的创业方向。当时网上关于区块链的信息非常稀缺,长铗孜孜不倦地从英文网站翻译资讯、贴子发到巴比特上,网站上还留了他的比特币地址。一天,有一个人在文章下留言说“博主,我觉得你的站很好,为什么不申请个独立域名和空间?你的那个地址,0.168BTC是我捐的。”当时了解比特币的人如同大熊猫一样稀少,在生活中更是很难遇到能够交流比特币的人,陌生人的留言和捐款让长铗十分欣喜。

在加了对方的QQ后,长铗得知此人名叫吴忌寒,也就是后来国际知名的矿机生产商比特大陆的创始人,当时吴忌寒是bitcointalk中文版的版主。从2011年到2014年,长铗维持着一边工作,一边运营巴比特,一边在微博知乎等平台进行比特币布道的生活。离科幻小说越来越远,离比特币越来越近。

“当年因为喜欢科幻关注了长铗,加了人人好友,大概在2011年左右,他整天在人人网说什么比特币有前途,我心想这人怎么跟进了传销一样。”长铗的一位人人好友告诉深链财经。

3、后悔当时建议他人买比特币

“本人准备以真实身份宣传比特币,此微博将不再更新,稍后我告知各位新地址。”2013年4月底,长铗从“黑胡子Bitcoin”这一微博账号转移到了“长铗”这个微博账号,微博头像是一位骑着马的铠甲战士,战士的右手握着长矛,左手拿着盾牌,盾牌上写着印着代表比特币的"B"。

从此,“长铗”这个化名从科幻届转移到了币圈。同年,长铗在知乎上给了另外三个陌生人买比特币的建议,只不过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这一年,比特币屡屡突破新高,并在年底达到1242美元的历史最高价,此时的黄金价格为每盎司1241.98美元,比特币首次超越黄金。

2011年的那条知乎回复也被网友扒出来,在网络上疯传,但自此之后再也不见长铗在知乎上推荐别人买比特币。“其实我很后悔之前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长铗看来,因为投资的暴富神话让很多人关注到了比特币的投机效应,而不是它背后的区块链与去中心理念,这与他的初衷大相径庭。

因此长铗再也没有在知乎回答过类似的问题,知乎邀请他参加几次圆桌,都被他果断拒绝。

“如果我再给她一个建议,我肯定不会建议做什么比特币投资。还是她当初的选择最正确,诗和远方更重要。而且我不认为当初她买了比特币就不会后悔,说不定还会更后悔,也有可能在涨了一倍的时候就卖掉了,还可能跌了的时候亏了呢?”

在长铗看来,没有人因为道听途说而赚大钱的,投资自己的大脑最重要,要不然信息就算白纸黑字放到面前也会看不见。

“把自己的幸福寄托于一个不相关的人的建议,这不是懒,而是蠢。”

关于当年宣传比特币的和当年宣传比特币的明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当年宣传比特币的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